您的位置:首页>科技 >

如何跳出升学焦虑的心理陷阱

2023-08-27 11:08:10    来源:科普时报

近期,反映小升初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《学爸》正在热映。这部电影以喜剧的方式,刻画了家长花式“鸡娃”,千方百计要把孩子送进名校的焦虑情绪。那么,在现实中,这种焦虑情绪是如何产生的,又该如何打破呢?

“损失厌恶”心理让人失去理智


(资料图)

“所有人都在跑,我不敢停,我慌。”电影中,万茜饰演的火嫂在雨中失魂落魄地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痛苦。火嫂是粗暴“鸡娃”的代表,每天逼着幼儿园的小孩提前学习,甚至不惜棍棒相加。黄渤扮演的雷大力开始并不“鸡娃”,但是当他熬夜排队都抢不到进入名小学的报名名额时,他也开始恐慌。

报不上名,托不上人,就转向购买学区房。连又破又旧的“凶宅”,都成为争夺的香饽饽。电影中有一个戏剧冲突,雷大力和火嫂彼此不知道大家看中了同一套房子,隔着电话线,两个人争抢着跟房东签约。雷大力在恐慌中加价15万买下了房子,为此倾家荡产背上债务。没有买到房子的火嫂痛不欲生,对她来说,失去的不是一个破房子,而是孩子进入重点小学的唯一希望。后来,因为学区房政策调整,买到房子的雷大力也没有资格报名,这套房成了烫手的山芋。

在整个事件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心理——“损失厌恶”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人们只是想得到他们觉得应该得到的,而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。因为早逝的妻子是名校毕业,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打压和伤害,过得并不快乐,雷大力原本只是想让孩子健康快乐长大,但在损失厌恶心理作用下,雷大力逐渐被周围的人所裹挟,偏离了初心。

“剧场效应”最终导致无序竞争

在报名公立名校无果之后,雷大力又开始争夺民办小学的入学资格。不同于公立学校,民办小学是需要选拔考试的。于是片中出现了各种各样、密密麻麻的培训学校和千奇百怪的培训项目,还有培训老师带着家长挥舞拳头大喊:“心要野,命要硬,越努力,越幸运!”

闫妮扮演的单亲妈妈刘真真不同于简单“鸡娃”的其他妈妈,她有一定文化,喜欢研究各种入学政策,不但让自己的女儿全年无休、各种能加分的课程都报,而且还建了家长群,每天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。雷大力前妻的妹妹,则是进入国际学校赛道的另一种家长,不但要拼娃,还要拼家长资源,她向雷大力解释自己的努力,“为了看得更清楚,当前排的站起来,后排的只能站得更高。”

剧中人的行为形象展现了另外一个心理效应——“剧场效应”。一群人在剧场看戏,突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,挡住了别人的视线,其他观众为了看戏也纷纷站起来,有的人甚至站在椅子上,造成无序竞争。

这就好像教育,原本大家都是就近上学,但是有的学校利用政策建设更好的校园、挖掘更优秀的老师、采取各种不公平的选拔政策掐尖儿,导致更多的家庭追捧这所学校,孩子不断超前学习,负担越来越重。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,教育资源更加均衡,就会减少整体焦虑。

回归教育初心,人生不是赛道而是旷野

想要破解焦虑心理,就要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。我们的目标是什么?我们是要培养健全的人、和睦的家庭关系。如果为了孩子所谓的前途,伤害了孩子的心灵、扭曲了家庭关系,这是得不偿失、舍本逐末的做法。

比如说单亲妈妈刘真真一心扑在孩子身上,但是孩子一点笑容都没有,根本都不想跟她在一起。因此,父母应该有自己的人生,不能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。在一个松弛有爱的关系中,孩子才能自然成长,挖掘出自己的潜力。雷大力经历了一番折腾,最终回归初心,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。

同时我们也要看到,人生不是赛道而是旷野。比如雷大力的儿子雷小米,他口齿伶俐,善于演讲,在幼儿园里成功向小朋友推销父亲浴池的保健卡,凭借在父亲按摩店的耳濡目染,小小年纪对保健医学也颇有实践和心得。他的口头表达能力、领导力、商业才能,这些都是在入学考试中无法衡量的,但是却很可能成就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道路。电影结尾,雷大力的浴池经过一番装修,变成了孩子们戏水的乐园,也在巧妙地暗示:一旦我们突破了思维的局限,就完全可能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。

(作者系科普作家、金牌阅读推广人)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